關於韓國

KOREAN CULTURAL CENTER

  • 關於韓國
  • 歷史
  • 南北國時代:統一新羅和渤海


unifiedsillamap_500.jpg


 
新羅統一三國後,領土和人口大幅增加,經濟迅速發展。曾經在統一三國的過程中交戰的新羅和唐朝重拾友好關係,兩國的商人、僧侶和留學生往來頻繁,貿易活動也變得活躍。新羅向唐朝出口金銀手工藝品、人參等,同時進口書籍、陶瓷、絲綢、服裝、工藝品等。此外,西方文化及商人也通過絲綢之路和海上航線來到新羅。
 

sacredbell_500_1.jpg


 

sacredbell_500_2.jpg

聖德大王神鐘 (統一新羅, 8世紀)
韓國現存最大的鐘,重18.9噸,又名阿媽米鐘(音譯)。從右圖可見新羅的手工藝技術。


 

蔚山港和黨項城(京畿道華城)是新羅的主要港口,西域及東南亞的貨物都由此流入新羅。9世紀初,新羅將軍張保皋將清海鎮(全羅南道莞島)定為清剿海盜的根據地及貿易交易點,與中國和日本進行貿易。
 
高句麗滅亡後,部分高句麗遺民仍繼續抵抗唐朝。698年,大祚榮等高句麗遺民聯合靺鞨族,在满洲吉林省東牟山地區建立渤海國。隨著渤海的建立,朝鮮半島和满洲地區形成了南新羅北渤海的對峙局勢。
 
渤海勢力不斷擴張,控制了大部分前高句麗領土。武王在位時期,渤海控制了北满洲一帶;到文王在位時,完善了政治制度,於755年左右遷都至上京(黑龍江省寧安縣一帶)。渤海以繼承高句麗感到自豪,在對日本的文書中使用了具高句麗王之意的「高麗王」一稱。渤海曾一度繁榮,更被譽為「海東盛國」,但最終因長白山火山爆發及外族入侵,於926年滅亡。